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活 > >> 内容页

新养殖模式、新销售渠道、新运营思路—— 沙家浜新农人如何玩转蟹经济

来源: 姑苏晚报 2023-07-31 21:28:29

清晨5时,天色微亮,常熟市沙家浜镇芦荡村一处蟹塘边出现了3个年轻人的身影,查看蟹苗长势、投喂食物、清理蟹塘,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8时过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朱昊俊博士应邀赶到,与3人探讨养殖新模式;下午,他们赶赴附近的熟醉蟹加工厂开展合作洽谈……


(资料图片)

新养殖模式、新销售渠道、新运营思路……新时代蟹农是怎样一群人?这3个年轻人的日常就是新型职业农民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缩影。他们在知名的“大闸蟹之乡”挥洒自己的激情和梦想,以大闸蟹产业引领乡村振兴,让这片红色热土重新迸发勃勃生机。

半路出家投身蟹塘

大学生找到新梦想

烈日炎炎,高温对正在蜕壳期的螃蟹来说,无疑是一场生死“烤”验。一大早,张坤就守在蟹塘边,熟练地绕到一个个地笼前,捞起来,观察蟹苗长势。张坤说:“去年8月,江苏遭遇了罕见极端高温,所以这段时间,一定不能松懈。”

张坤是3个年轻人中的老大哥,比起本名,他还有一个更朗朗上口的绰号大鲲。“这个名字是我决定投身大闸蟹产业时给自己取的,希望能成为水里的大鱼,遨游千里,闯出一番事业。”大鲲说。

大鲲来自徐州,毕业于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的求学经历,不仅让他感受到了常熟独特的江南水乡人文风情,更认识了自己的爱人曹琼。毕业后,大鲲从事机电工程行业,受岳父影响,他了解到大闸蟹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考虑到老人年纪越来越大,大鲲反复思考,决定半路出家,和妻子一起投身乡村振兴热潮,成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

虽是女承父业,但与父辈比起来,曹琼和丈夫大鲲的到来,为大闸蟹养殖注入了新理念、新文化,激发了新活力。曹琼回忆道:“我从小在这里长大,不少人从爷爷辈开始就以养蟹为业,但一直处于产业链利润分配的末端。时代不同了,传统产业一定要跟上发展脚步才能焕发新生。”

老一辈蟹农有技术、有资源,年轻一代懂网络、懂营销,两者取长补短,生意做得火热。在养殖上,夫妻俩虚心向老一辈取经学习,通过专业选苗、精细管理、科学投喂,不断提高大闸蟹的产量和品质。在营销上,大鲲从2018年便瞄准了抖音、小红书等线上平台,以“互联网+”赋能传统农业,让“乡味直播”打开销售新局面。

网络一线牵,让大鲲结识了周邦兴。2019年,周邦兴从复旦大学硕士毕业后入职华为,成为一名客户经理,性格开朗的他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人脉,也了解到中高端客户市场对大闸蟹品质的新追求。

辞去众人眼中令人羡慕的大厂工作,周邦兴与大鲲夫妇一拍即合,合作开发大闸蟹新品牌。周邦兴说:“良种、良法、良销,缺一不可。”今年7月中旬,3人领到了新公司的食品经营许可证,打响“苏时记”品牌成为他们新的奋斗目标。

大胆突破积极尝试

养殖也有新玩法

近年来,沙家浜镇引导养殖企业探索新的养殖模式,一方面,大力推广专业化、规模化养殖,新建标准化池塘,引入“长江2号”“阳澄湖1号”等优质河蟹苗种,组织养蟹专家入企入户,在科学化捕捞、精细化挑选、规范化清洗等方面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另一方面,打造标准化、品牌化的高效生态养殖示范板块,改善饲料品类,适当投喂鱼、小虾等高蛋白饵料。“我们常戏称,螃蟹吃得比人好。今年还栽种了根系发达、不易腐烂的矮型苦草养蟹,水质更好了,螃蟹在草上蜕壳,品质更优。”大鲲说。

在把控好大闸蟹品质的基础上,经过近几年的实践,3名新农人总结出大闸蟹产业发展的三大局限性:产值提升局限、人工喂养局限、营销模式局限。“突破这些发展瓶颈,大闸蟹产业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周邦兴说。

为突破产值局限,3人积极尝试“蟹+N”养殖项目,周邦兴说:“受螃蟹养殖成本、价格、市场等方面的因素影响,需要拓宽思维,青虾、沙塘鳢等套养模式比较常见,鲈鱼也是现阶段比较好的套养模式。”

同时,3人积极向机械化、智能化养蟹转型,尝试运用无人投喂船、无人投喂机、水下割草机、远程监控系统等高科技实现养殖全流程的及时监测和调控。

新农人养蟹有何不同?除了以上种种措施,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富有想象力,喜欢研究,敢于尝试。

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7月下旬,蟹塘迎来“最强大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朱昊俊博士带领团队来常熟接洽新项目。朱昊俊说:“近年来,富硒农产品很受市场欢迎,大鲲提出的‘富硒螃蟹’概念我们很感兴趣。从专业角度分析,‘富硒螃蟹’的概念很大胆,但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或许能成为未来精品螃蟹的一个销售爆点。”

根据初步计划,朱昊俊团队将以项目合作形式,在大鲲的蟹塘设立科研工作站,同时嫁接高校资源,开展富硒螃蟹、虾蟹套养、机械养殖等多方面合作,通过产学研融合发展,加速新项目、新成果转化。

网络、文化双向赋能

找准增收拓销新渠道

在蟹塘旁边,就是他们的直播工作室。直播间里,一面是环形光圈、直播架、补光灯,另一面是收拾得井井有条的销售展台。“现在我们的直播越做越好,2018年以来我们发布了4500多条短视频,吸引近15万粉丝,线上线下销售额已经突破3000万。”周邦兴说。

“乡味直播”不仅让周邦兴自己打开了销售新局面,也帮助镇上许多蟹农增加了收入,同时提高了抗风险能力。“虽然前几年大闸蟹的价格节节攀升,但我们这些上岁数的散养户不懂上网,螃蟹一般都被收购商低价收走。城里卖出再高的价格,到我们手中也是屈指可数,挣的都是辛苦钱。”沙家浜镇蟹农王玉龙说,“如今给大鲲那边供货,省去大小批发商等中间环节,收入有了明显增加。”

7月中旬,捧回新公司“苏时记”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周邦兴又有了许多新思路。他说:“‘苏’的含义可以从苏州延伸到苏南、全江苏,‘时’代表全时令,时鲜、时尚。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是一座富矿。我们希望以大闸蟹为主打产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延伸产品链。”

在大闸蟹食品加工厂标准化无菌车间内,拆蟹工人们正细致地将螃蟹鲜嫩的蟹黄、蟹肉分离,加工成醉蟹、秃黄油、蟹黄包等产品。“过去螃蟹一年只销售一季,每年有不少时间处在没有生意的空窗期,现在我们通过配套养殖和开发新品类解决了这个难题,同时还带动了相关食品行业的发展。”周邦兴说。

作为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沙家浜镇不仅是“大闸蟹之乡”,更是一座文化富矿。周邦兴认为:“以文化赋能,丰富食品消费场景,是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生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此,周邦兴为“苏时记”品牌的未来发展规划了两条清晰的发展路线。一方面充分挖掘沙家浜当地资源禀赋,积极参加“大闸蟹美食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将当地美食文化、蟹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融为一体,打造“蟹文化”产业园、研学基地等,形成农旅产业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深挖传统文化内涵,提升产品文化内核,开发更加多元的“蟹文创”。周邦兴说:“拿时下新兴的醉蟹来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北魏,《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当时的腌蟹方法。唐伯虎画醉蟹戏恶少的传奇故事在苏州也流传颇广,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好好挖掘、包装的方面。”(记者 商中尧 陈洁)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IT研究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