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娄底4月17 日讯(通讯员 王星 董昉 朱菲)“脊柱外科的椎间孔镜手术,穿刺难度大,让许多医生望而却步。”娄底市中心医院15病室(脊柱外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陈良龙博士介绍,“以往,操作者只能凭手感和经验在盲视下徒手靶向穿刺。我们研发的脊柱手术定位器,可以辅助医生进行快速、准确、安全地穿刺,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减少了穿刺的并发症。”
近日,这项名为“一种用于椎间孔镜的穿刺定位导向器”的专利被《人民日报》点赞。其发明人是一对师徒组合,陈良龙培养的研究生刘路星介绍,医院已经与湖南医科医工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实施许可合同,正式投产并进入试用阶段。
“脊柱手术定位器不仅可用于椎间孔镜手术,还可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弓根螺钉手术及其他需要穿刺定位的脊柱手术,能够帮助患者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陈良龙说。
【资料图】
近年来,娄底市中心医院坚持科学研究与推广服务相结合,医学科技创新跑出了“加速度”:该院自2020年起自主研发的科研成果有32项已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授权。
创新是医学进步的第一要素。将临床创新与产业资源紧密结合,让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走向市场造福民众,这是公立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科研成果转化这道“必答题”,作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娄底市中心医院给出了答案。
儿科主管护师李海磐研发的“一种用于儿童肺功能检测的专用含嘴”填补了国内无儿童肺功能检测专用含嘴的空白;骨科(56病室1区)主任、主任医师成世高及其团队研发的“髓内钉用组合式导航装置”解决了髓内钉在打入过程中容易变形的问题,让定位精准度更高……一系列“医院原创”竞相涌现,一项项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为什么会研究髓内钉用组合式导航装置?“临床股骨骨折手术做得太多了,希望患者能以最小的痛苦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成世高说,传统的三维医学导航容易形变,导致远端锁钉困难,增加了医务人员和患者的X射线暴露和手术时间,也增加了患者出血、感染的风险。他和团队着手研发、试验,历时两年,最终“髓内钉用组合式导航装置”诞生。成世高表示,医生做科研有着天然的优势,因为医生能在临床中发现问题,通过研究解决问题,再反哺临床,不断攻破疾病的壁垒。
“科研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科研始终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医学高质量发展提供第一动力。”在娄底市中心医院院长李红辉看来,要让一颗颗科研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必须给它们雨露、阳光和肥沃的创新土壤。
医院始终坚持“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战略,将科研和科普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和职称评聘,打造高层次人才团队,形成了以论文、专利、科研课题、学术著作等为代表的学术成果,让科技创新的动力更为澎湃。在政策层面,制定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与激励制度,拿出“真金白银”的诚意,鼓励临床医务人员投入到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实力“团宠”科研人员;在执行层面,积极推进科研项目立项和科研成果转化,携手成果转化研发团队召开对接会,精选重点成果进行现场“路演”,切实打通从科研成果到产品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根植良好政策“沃土”。近年来,娄底市中心医院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230项,荣获国家、省、市级科技进步奖31项,获评国家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全国科技活动周及重大示范活动优秀单位,重症医学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多项科研技术填补省、市领域空白。
创新未有穷期。彻底打通科研成果转化的“任督二脉”,让更多“好点子”落地、生根和结果,还需要多种人才、要素的聚焦和发力。着眼未来,娄底市中心医院以海纳百川的方式开启了新的征程……
Copyright @ 2015-2022 IT研究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